2018年11月20日

, , ,

燒怎麼都不退?燒到令人心慌的腺病毒


一位15歲男生來看診,喉嚨疼痛嚴重,發燒已第五天,現仍有流鼻水及咳嗽,曾經在他處接受治療並服用抗生素三天。身體檢查發現有化膿扁桃腺,意識清楚,未出現胸悶、喘。
因為A族鏈球菌引起的化膿性扁桃腺炎,對於抗生素治療效果相當不錯。我推斷是病毒感染,而腺病毒是引起化膿性扁桃腺炎的常見病毒之一,快篩很快得到答案證實是腺病毒感染,給予衛教、症狀治療後返家。
(如果我是當時第一位看的醫師,也可能會懷疑細菌感染。)

腺病毒介紹

一年四季都是腺病毒流行期,可以從口、鼻咽、眼睛進入人體。腺病毒引起的發燒,可以持續超過一週。
腺病毒可以造成呼吸道、腸胃道、泌尿道、眼睛的不舒服,如咽喉炎、腸胃炎、結膜炎,但也能造成更嚴重的疾病,如侵犯中樞神經及心臟。
美國紐澤西州一間護理機構,就曾爆發嚴重感染腺病毒群聚感染,造成多名兒童死亡。腺病毒有不同型別,造成的感染症狀也不盡相同。

腺病毒引起的症狀

呼吸道

典型症狀包括鼻塞、流鼻水、咳嗽。

眼睛感染

咽喉結膜熱及角膜結膜炎。

胃腸道

發燒、噁心、嘔吐、腹瀉。

生殖泌尿道

可造成出血性膀胱炎,造成血尿等。

全身症狀

全身不適、發燒、寒顫、酸痛、頭痛、腹痛是常見的全身症狀。

其他

化膿性扁桃腺炎、頸部淋巴結腫、腦炎、腦膜炎、心肌炎。

診斷

分離出病毒,或者使用篩檢偵測抗原、PCR、血清檢查。

腺病毒抗原快篩,陽性反應,可看到兩條黑線(C 和 T)。

治療

以症狀治療為主,需要休息及適度補充水分。
目前沒有核准的抗腺病毒藥物,僅有在實驗階段的用藥。
仍須小心腺病毒感染後,可能造成極少數但嚴重的併發症,也可能受到細菌入侵,引起細菌性肺炎、中耳炎、鼻竇炎等,此時需加上抗生素治療。

預防

嚴格執行接觸和飛沫防護措施,多洗手、避免接觸病人。
美國有核准用在特定族群及特定型腺病毒的用藥。


相關新聞:

美紐澤西州爆發腺病毒感染 6童死亡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410792

11th child dies in adenovirus outbreak in New Jersey
https://edition.cnn.com/2018/11/16/health/wanaque-adenovirus-deaths-new-jersey-bn/index.html

2018年9月1日

,

急性腸胃炎 (重點版)



詳細請見「兒童急性腸胃炎 Q & A

引起的原因?

約75~90%由病毒引起,其次是細菌。
大多經由糞、口傳播,洗手非常重要。
病毒性胃腸炎在台灣全年可見,最常見的病原體為輪狀病毒、諾羅病毒與腸道腺病毒。
細菌性胃腸炎在炎熱的夏季多,最常見的就是沙門氏桿菌的感染,其它的病菌包括曲狀桿菌、大腸桿菌等。

腸胃炎有哪些症狀?

腸胃炎可能出現嘔吐、腹瀉、腹痛、發燒等表現,嚴重可出現脫水、電解質不平衡、低血糖等。

何時需就醫?

出現嚴重嘔吐、腹瀉、腹脹、腹痛、無法進食等,請就醫讓醫師評估。

口服葡萄糖電解質液比運動飲料好!

市面上有配好的口服電解質液,其糖分、電解質、滲透壓適合腸胃道。市售運動飲料因含糖量高、滲透壓高及鈉含量低,並不適合發炎的腸胃道。

年幼兒童得到腸胃炎還適合喝奶嗎?

餵食母乳的嬰兒不需要暫停。

需不需要換成無乳糖配方或稀釋配方奶?

急性胃腸炎時胃腸道中分解乳糖的酵素(乳糖酶)容易被破壞,可和醫師討論使用無乳糖配方奶粉,但不建議常規和長期使用。

需不需要禁食或者吃稀飯、吐司、饅頭呢?

現在醫學主流的觀念是及早餵食,可以從少量多次開始。
年紀較大的兒童,建議繼續接受正常飲食;例如五穀類的攝取,包括澱粉(如白稀飯、白吐司與白饅頭),以及米湯、去皮雞胸肉、蔬菜等。
避免含糖量高、高脂肪食物的攝取,並視情況穩定後恢復正常飲食。

2018年7月5日

孩子該睡多久呢?

多少睡眠時間才夠?

0到18歲這段期間,從嬰幼兒、學齡前、學齡兒童、青少年,在生長、發展、發育相當重要的這段期間,該睡多久才夠呢?
美國睡眠醫學會 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 (AASM) 的專家們,在2016年針對4個月大到18歲的兒童做出了建議,而美國兒科醫學會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AAP) 也支持這項建議。

下表的建議時間,是每24小時所建議的睡眠時間長度,包括小睡時間,且要規律。(其實就是每天建議的睡眠時間,只是原文是這麼寫)
並未針對四個月以下嬰兒做出建議,因為四個月以下嬰兒的正常睡眠時間和型態差異很大,目前沒有足夠的證據做出建議。

充足及規律的睡眠的好處

充足及規律的睡眠有助於注意力、行為、學習、記憶、情緒調控、生活品質、心理和身體健康。

三個良好的夜間習慣「Brush、Book、Bed」

美國兒科醫學會也建議養成三個良好的夜間習慣「Brush、Book、Bed
Brush: 睡前刷牙
Book: 爸媽和孩子的親子共讀
Bed: 規律的就寢時間

2018年6月29日

腸病毒Q&A



最近是腸病毒流行季節,爸媽常會問很多相關問題。
其實很多常被問到的問題和迷思,都可以從「疾病管制署」整理得很用心、很棒、淺顯易懂的「腸病毒Q&A」中得到大部分的解答,包括如何預防感染、配置清潔用的漂白水等。
很多答案讓大多部分的人都會很訝異!

像是
問:感染腸病毒會有什麼症狀呢?
答:大多數感染者,沒有臨床症狀或臨床症狀極為輕微。
(也就是大部分人不會手腳有疹子,喉嚨也不見得很痛或有很多潰瘍,甚至不覺得自己生病了。)

問:腸病毒有沒有特效藥?
答:腸病毒感染症目前並沒有特效藥,採取支持療法,如退燒、止咳、症狀治療等方式,絕大多數患者會在發病後7-10天內自行痊癒。

最重要的是孩子如果出現「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搐」、「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至大醫院就醫。

腸病毒Q&A

2018年6月19日

梅西 (Messi)和身材矮小

ECUADOR VS ARGENTINA (36956136633)

最近又是四年一度世界盃,阿根廷及巴塞隆納球星梅西 (Messi) 也是大家矚目焦點,雖然第一場比賽的罰球被冰島門將下,但他在這個足球世代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
他在很小的時候就展現了足球天賦,四年前也被拍成傳記電影 Messi (2014)

最近又有一個廣告 Gatorade | Heart of a Lio,描繪了他在足球的努力外,還有帶到了另一件事(影片 00:45),他罹患「生長激素缺乏症(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因有巴塞隆納俱樂部的資助,接受了治療,才能繼續長高,身高現在有1.69m,在職業球員中上並不高,但或許有當初的治療,他才有機會成為世界級球星。



在兒童接受預防接種以及門診追蹤時,是醫師評估孩子是否長得好的重要時機,每次門診追蹤也會同時評估發展狀況。
兒童健康手冊中的兒童身長曲線百分位圖,是幫助醫師評估很好的工具。詳細記錄出生後的體重、身高、頭圍狀況,才能早期發現問題追蹤,需要時及早介入處理。

大部分的孩子並沒有生長激素缺乏症,不需過於恐慌。


2018年6月3日

, ,

讓寶寶咳到面紅耳赤,呼吸又喘的細支氣管炎

細支氣管炎下呼吸道的感染,主要影響到細支氣管,是常使得年紀較小的孩子住院的原因。

一般來說細支氣管炎主要是發生在兩歲以下兒童。
初期可能以上呼吸道症狀為主,如鼻塞、流鼻水。但漸漸進展到影響到下呼吸道,導致下呼吸道發炎,醫師聽診時可聽見肺部發炎的呼吸音。

引起細支氣管炎的病原

主要是因為病毒感染而引起,呼吸道融合病毒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 是其中常見病原,再來是鼻病毒 (Rhinovirus)。其他像是副流感病毒 (Parainfluenza virus)、人類間質肺炎病毒 (human metapneumovirus)、流感病毒 (Influenza virus)、腺病毒 (Adenovirus)、冠狀病毒 (Coronavirus)也會引起細支氣管炎。
呼吸道融合病毒又相對容易引起較嚴重的呼吸症狀。

細支氣管炎會有那些症狀呢?

咳嗽、發燒(並非所有孩子)、呼吸費力(包括呼吸速率增加、胸壁凹陷、鼻翼搧動等)。
通常在一到三天前便有上呼吸道症狀,如鼻塞、鼻水。
寶寶可能因此哭鬧不安、進食減少。

為什麼小寶寶會這麼嚴重呢?

寶寶的呼吸道可以想像成小水管,大人的呼吸道像大水管。
管壁的黏膜發炎、分泌物,就像雜物卡在水管內壁,小水管一下就被堵塞了。

常用檢查

多數症狀較輕微的兒童,依賴醫師病史及身體檢查判斷即可。
較嚴重的會針對常見的併發症,安排抽血及X光檢查。
呼吸道融合病毒有快篩,針對部分兒童會做檢查。

會咳多久呢?

有研究指出有一半的咳嗽以上在13天內改善,9成在21天內改善。

會有那些併發症?

如呼吸衰竭或無呼吸、吸入性肺炎、脫水。
容易有嚴重併發症的族群包括早產兒,特別是周數較小的早產兒,合併肺支氣管發育不良 (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BPD)、免疫缺陷、部分嚴重的先天性心臟、肺部缺陷。

治療方式

主要是支持治療。
針對呼吸道阻塞,給予鼻子抽吸;針對脫水給予適當補充;呼吸費力或血氧較低的,給予氧氣。
很多對細支氣管炎用哪些吸入藥物會比較好的研究,如支氣管擴張劑、高張食鹽水、類固醇,不同研究結論不一,合適的做法須和個別醫師討論使用。
少數會需要使用呼吸器或插管。

如何預防?

年紀較小的孩子,避免接觸生病的人。做好洗手再接觸孩子。
針對「部分」高危險族群,部分建議注射單株抗體 Synagis (Palivizumab, 西那吉斯注射液劑) 來預防。

部分孩子可能是氣喘!

如果家族有強烈過敏史,孩子反覆呼吸困難就醫,其中有一部分孩子可能是有氣喘,需仰賴病史、醫師檢查來判斷。

有危險徵兆,要及早就醫

呼吸費力(包括呼吸速率增加、胸壁凹陷、鼻翼搧動等)。
活力及食慾減少。

2018年5月23日

寶寶為何哭不停,讓爸媽傷透腦筋的「腸絞痛」

一個月大的寶寶,被手足無措的父母帶來醫院,因為不知道為何寶寶一直哭鬧不停,安撫了好久。
也曾有媽媽叫了救護車,帶著哭鬧的寶寶來到急診。媽媽含著淚訴說,寶寶每天哭到脹紅,都要安撫好久,但不久後,寶寶不哭了,甚至還會笑,奶也喝得很好,經由醫師評估後,順利回家。



2018年5月22日

引起喉嚨痛、猩紅熱且需要抗生素治療的 A族鏈球菌

一位10歲的女生來診,媽媽說他開始出現發燒、喉嚨痛、全身紅疹,一檢查喉嚨,看到有化膿性扁桃腺炎,對診斷的方向就有了底。

猩紅熱 (Scarlet fever) ,是由一群A族鏈球菌所引起,主要是 Streptococcus pyogenes ,引起的症狀包括喉嚨痛、發燒等,也可能引起後續免疫反應,需要使用抗生素完整的治療

好發年紀

較常見在5歲到15歲的兒童,3歲以下少見。

臨床表現

主要以喉嚨痛發燒為主。身體檢查可看到咽喉及扁桃腺發炎,上面有時可見典型的化膿表現(白色或帶點黃色在咽喉上,見圖)。猩紅熱主要是因為細菌產生的毒素所引起。
某些病毒也可能引起類似咽喉扁桃腺化膿表現,實際表現稍有不同。
圖一 扁桃腺上可見化膿表現


如果引起猩紅熱,常見表現為
  • 全身紅疹,可從軀幹到四肢,某些人會癢。
  • 全身紅疹,但嘴巴周圍可能相對較白 (Circumoral pallor)。
  • 皮膚摸起來會有一粒粒沙沙的表現。
  • 在身體縐折處,如手肘內側、膕窩、腋下等,可能出現紅色線條,醫學上稱為 Pastia’s lines。
  • 舌頭表面可能出現明顯的一粒粒小突起,稱為草莓舌。

圖二 全身紅疹,但嘴巴周圍可能相對較白 (Circumoral pallor)

圖三 皮膚摸起來會有一粒粒沙沙的表現
圖四 腋下可見紅色線條 Pastia’s lines。

傳播途徑

人與人間傳播,可能經由唾液、鼻子分泌物傳播。

潛伏期

約2到5天。

如何診斷?

通常醫師以臨床表現診斷,有的地方可以做快篩檢查或細菌培養。
圖五 快速篩檢呈現陽性

如何治療?

一般常用的抗生素效果就很好,如 Amoxicillin,但需要10天左右的療程
通常用藥後一兩天,症狀會開始明顯改善,但仍建議要完成療程。

相關併發症

併發症相當少見,以前較多引起風濕熱及風溼性心臟病,但現在醫學發達方便,好好根據醫師指示用藥,已經減少。

此外可能出現感染後的腎炎(鏈球菌感染後腎絲球腎炎, Poststreptoccal glomerulonephritis, PSGN),部分會引起神經精神疾病,如 鏈球菌感染相關的兒童自體免疫神經精神異常 (Pediatric Autoimmune Neuropsychiatric Disorder Associated with Streptococcal Infection, PANDAS)

浮水印有圖片 DermNet圖片,取自 DermNet,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NoDerivs 3.0 (New Zealand) at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nd/3.0/nz/legalcode.

2018年5月14日

, ,

咳嗽聲粗、聲音沙啞? 好發於年幼兒童的「哮吼」

哮吼(哮ㄒㄧㄠ)」好發於6個月到6歲的年幼兒童,典型的三大症狀是:

  • 咳嗽像狗吠聲(Barking cough),也有說法像海豹(Seal)的聲音
  • 聲音沙啞(Hoarseness)
  • 吸氣喘鳴(Inspiratory stridor)

哮吼伴隨的症狀以,咳嗽、流鼻水、發燒等為主,雖然典型症狀是上呼吸道為主,但也可侵犯下呼吸道,聽診也常同時有上下呼吸道的表現。
症狀表現可以由輕到重,嚴重的兒童需要住院治療。

哮吼的原因

常見由病毒感染引起,最常見的是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但如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腸病毒、冠狀病毒等諸多病毒都可引起。

這些病毒主要影響上呼吸道,造成腫脹,引起呼吸道狹窄,造成呼吸困難

哮吼還須跟致死率高的疾病做區分,例如會厭炎,因為疫苗普及,台灣已經不多見了,但仍要小心。

X光檢查

需要時可做X光檢查,典型可見尖塔形表現(Steeple sign),為明顯的上呼吸道狹窄。(如圖片箭頭所示,上呼吸道局部狹窄)



但因為角度照片子的時機問題,完全沒有哮吼症狀的兒童,有時候也可見「偽尖塔形表現」(Pseudo-steeple sign)。

X光檢查也並非診斷哮吼的必要檢查。但可幫助診斷哮吼的併發症,如肺炎,或者甚至鑑別是否因異物進入呼吸道造成類似哮吼的症狀。

哮吼的治療

哮吼和大多數病毒感染相同,以症狀治療為主

有研究顯示使用類固醇可以改善症狀,減少住院,常用的類固醇如Dexamethasone。
大多數研究使用每公斤0.6毫克的劑量(0.6 mg/kg),以口服肌肉注射單次給予,只要給一次藥物
也有部分的研究給予每公斤0.15毫克的劑量(0.15 mg/kg)。

家長或許會有疑問,醫師為何動不動要給類固醇
但這是國內外諸多研究所得到的結果,類固醇可以幫助減輕症狀,減少住院

此外也可考慮再給予吸入的腎上腺素(Epinephrine)。
也有部分研究給予吸入型的類固醇,如Budesonide。

2018年4月15日

, , ,

氣喘的常用藥物

氣喘是一個呼吸道慢性發炎狹窄過度敏感的疾病。


一般人氣喘患者呼吸道的不同,可以點連結看看《美國醫學會雜誌》的圖片
Sobieraj DM, Baker WL. Medications for Asthma. JAMA. 2018;319(14):1520. doi:10.1001/jama.2018.3808
(因為版權問題無法直接使用)
圖片左側一般呼吸道的剖面圖,右側氣喘病人的呼吸道。
左側內面黏膜是完整的,不會有太多異常分泌物。
左側呼吸道的壁,也不至於因過度發炎而變異。
左側的平滑肌,也不容易因為刺激而緊縮。
如果氣喘不加以控制,症狀越來越明顯時,呼吸道會跟右側患者一樣,分泌物多、狹窄、敏感,造成明顯的呼吸道不適

典型氣喘的症狀

呼吸困難、胸悶、咳嗽、喘鳴。而每天症狀可能又不同程度變化,可能被過敏原誘發(包括花粉、黴菌、灰塵、動物皮毛)、冷空氣、刺激物(菸)、或某些疾病或藥物(上呼吸道感染、過敏、乙型阻斷劑)。

氣喘藥物主要包括兩類,救急控制

救急的藥物: 以短效支氣管擴張劑 (Short-acting bronchodilators)為主。
控制的藥物包括

  • 吸入型類固醇: 可降低肺部發炎,需要每天使用。
  • 長效支氣管擴張劑: 一般不單用,同常和吸入型類固醇併用。可以幫助呼吸道的平滑肌放鬆。
  • 抗白三烯素 (Leukotriene receptor modifiers): 可以避免身體受過敏原刺激時,釋放出的化學物質引起發炎和呼吸道緊縮。部分較嚴重病人,會和吸入型類固醇併用。:國內以欣流 (Singulair) 為主。
  • 其他藥物相對較不常用,近幾年也有一些注射的生物製劑。:針對特定較嚴重類型病人使用。 

2018年2月19日

,

脖子皮膚黑黑洗不掉?談黑色棘皮症與肥胖

越來越多兒童及青少年,發現脖子皮膚常有黑黑,總是看起來髒髒的。檢視周圍皮膚可以發現,並不是曬黑,或者清潔沒做好。大多數這些孩子,體重都超過標準。

這種皮膚表現叫黑色棘皮症 (Acanthosis nigricans),是一種和色素沉澱有關的皮膚疾病。多數是因為肥胖引起,已經有胰島素阻抗,少數是藥物、癌症(兒童少見)、不明原因。算是皮膚提醒人們的警訊。體重高過標準的,未來是罹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根據研究,小時候肥胖,也會影響未來一生的健康,並非「小時候胖不是胖」。


圖片取自 DermNet,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NoDerivs 3.0 (New Zealand) at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nd/3.0/nz/legalcode.

兒童肥胖一般定義為 BMI > 該年齡與性別群組的「第95百分位」。BMI是body mass index(身體質量指數),以 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如 體重 50公斤身高 1.6公尺,以50/(1.6*1.6) 得出 BMI約 19.53。

建議發現到有這部分問題的人,降低熱量攝取、控制體重、增加活動量,更好地提升健康。

參考資料:
兒童及青少年代謝症候群

2018年2月13日

, ,

口服輪狀病毒疫苗,兩劑或三劑,怎麼選?

輪狀病毒是引起幼童腸胃炎的重要病原,但慶幸的是輪狀病毒和諾羅病毒不同,目前已經有有效的疫苗。

疫苗保護的效果相當好,尤其是6個月到2歲的兒童,是輪狀病毒引起急性腸胃炎的高危險群。接種疫苗後,即使受到感染,症狀也會較為輕微。孩子不會那麼容易不舒服,也減少住院的可能,父母親在照顧嘔吐及腹瀉的兒童上,也不會太過辛苦。

台灣政府的疫苗政策,已經補助了多數的疫苗,輪狀病毒疫苗是少數需要家長選擇自費接種的。不同於一般注射的疫苗,輪狀病毒疫苗只要口服,但是有「服用的時間限制」。

目前可供選擇的有兩種,一種是「輪達停口服活性五價輪狀病毒疫苗 RotaTeq」需服用三劑,另一種是「羅特律輪狀病毒疫苗口服懸液劑 Rotarix」需服用兩劑,兩次和三次總共的醫療費用也接近。

提供比較表,讓大家瞭解何時該接種疫苗?多大可以接種?要間隔多久?最晚何時接種?

口服輪狀病毒疫苗比較表

輪狀病毒疫苗

註:
美國疫苗接種諮詢委員會 (ACIP) 統一建議,兩種疫苗,最小6週可用,每劑間隔 至少4週,第一劑最晚在14週6天前,最後一劑統一建議在8個月前接種完成。台灣對於 Rotarix 兩劑型,仍建議於24週前完成。
https://www.cdc.gov/vaccines/programs/vfc/downloads/resolutions/0608-rotavirus.pdf

效果到幾歲?那個有效?

RotaTeq 公布的研究,在美國到七歲仍然有效果來預防急診和住院。Rotarix 公布的研究,在新加坡也能預防五歲前的嚴重輪狀病毒腸胃炎住院。
目前兩個疫苗有各自的研究數據,在藥品仿單上也有記載。目前國際上,也沒有特定一家獨大。
兩家的研究,並沒有直接在同樣收案條件,和同樣的地區,互相PK比較過。但兩家都是相當有效的疫苗,建議可以選擇其中一種接種

輪狀病毒疫苗也在106年,獲得台北市政府的補助,一般兒童能補助約一半費用,也可以說是柯P的市政府背書的政策,且不管是選擇哪家疫苗,都有對應的補助。

參考資料:
輪達停口服活性五價輪狀病毒疫苗 RotaTeq 三劑 仿單
https://www.fda.gov.tw/MLMS/ShowFile.aspx?LicId=10000825&Seq=033&Type=9
羅特律輪狀病毒疫苗口服懸液劑 Rotarix 兩劑 仿單
https://www.fda.gov.tw/MLMS/ShowFile.aspx?LicId=10000892&Seq=007&Type=9

2018年2月12日

可愛彼得兔也和食物過敏和霸凌有關!?

最近國外的團體,在推特和臉書上用hashtag #boycottpeterrabbit 發起要索尼影業 (Sony Pictures)道歉的活動。因為電影中可愛的彼得兔(Peter Rabbit,又譯比得兔)和動物角色,知道人類角色有黑苺過敏,而利用黑苺當作武器。電影中的角色,吞入了黑苺,引起過敏反應後,很快的表現不適,並利用EpiPen (筆形的腎上腺素注射器),來處理嚴重的過敏反應。
過敏反應是有危險性的,嚴重過敏的人可能在短短數分鐘內致命。後來索尼影業也為此道歉,表示即使在動畫角色中也不應該輕忽這個議題 (should not have made light" of a character being allergic to blackberries "even in a cartoonish)。

食物過敏也可能成為校園霸凌的工具,在同儕食物中加入會引起過敏的食物,也能成為致命的凶器。就在去年,英國有位13歲男孩 Karanbir Cheema,才因被同儕以起司引起過敏反應而喪命。

新聞來源:
Letter to the Makers of the Peter Rabbit Movie: Jokes About Food Allergies Can Put People in Danger
‘Peter Rabbit’ team apologizes for making light of allergies

2018年2月11日

, ,

流感、感冒不一樣

流感感冒都有呼吸道症狀,但流感的症狀還是比較強烈些,變化也相對快。
疾病管制署提供的比較表,可以提供參考。如果症狀,和表中類似,高燒、頭痛、肌肉痛、全身倦怠,請盡快就醫。

2018年2月10日

2018年1月31日

給食物過敏者的出外旅行小忠告

嚴重食物過敏的人,大多數外地旅行次數會較少,有些甚至只敢在住家附近活動,更別提出國旅行。通常嚴重食物過敏者在小時候,便經歷過嚴重的過敏反應。家長及患者本身,會擔心離開不熟悉的地方,以免過敏發生時不知所措。 國人常見的食物過敏包括,蝦、蟹、芒果、花生、牛奶、蛋及其製品,目前法規要求這幾類食品需要標示含有這幾類過敏原。食品及藥物管理署也預告,2019年預定將規定標示的過敏原,增至十一大類。(見 https://www.fda.gov.tw/tc/newsContent.aspx?cid=4&id=t317368

希望以下幾點建議可以幫助食物過敏者到外地時能更安心:

2018年1月27日

,

居家環境控制防塵蟎

高達90%吸入性過敏原陽性的人都是對塵蟎過敏!

在台灣,吸入性過敏原最重要的就是塵蟎(塵螨),高達90%吸入性過敏原陽性的人都是對塵蟎過敏。 家,是一天活動時間相當長的地方,控制居家環境來減輕過敏症狀相當重要。要關注的環節相當多,希望重點式的整理能幫助瞭解。

2018年1月25日

環境即時通APP瞭解空氣品質狀況

想要瞭解即時的空氣狀況,特別是過敏族群,適不適合外出活動,可以下載政府免費提供的手機版「環境即時通」APP。過敏族群在空氣狀況不佳時,容易加重鼻炎症狀、結膜炎、引發氣喘發作。開啟手機APP便可以方便地掌握空氣狀況。

下載連結:
iOS: App Store
Android: Play商店
,

懷孕時服用魚油降低子女持續性喘鳴及氣喘風險


懷孕期間的營養補充品,有相當多種,魚油是常被推薦的。
在2016年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EJM,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是醫學頂尖雜誌),發表了一篇醫學研究。這個研究,讓母親從第三個孕期開始補充n-3 LCPUFA(一種魚油衍生的脂肪酸),發現可以降低子女發生持續性喘鳴氣喘風險,以及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的風險,約降低了1/3風險。

Fish Oil–Derived Fatty Acids in Pregnancy and Wheeze and Asthma in Offspring
Supplementation with n−3 LCPUFA in the third trimester of pregnancy reduced the absolute risk of persistent wheeze or asthma and infections of th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 offspring by approximately 7 percentage points, or one third. (Funded by the Lundbeck Foundation and others; ClinicalTrials.gov number, NCT00798226.)

英文原文連結
http://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1503734

2018年1月20日

孩子發燒就醫時該注意哪些事?

家長在孩子發燒時常會慌了手腳,總有家長是第一次遇到孩子發燒,此時一定特別緊張。先了解孩子發燒時,兒科醫師想先知道的重點,才能提供詳細的資訊,幫助醫師儘早做診斷。
以下是大多數醫師想先知道的:

  • 孩子發燒多久了? 發燒溫度多高?
  • 有沒有其他症狀?例如頭痛、流鼻水、喉嚨痛、肌肉酸痛、解尿疼痛、腹痛、腹瀉、皮膚紅腫等等。
  • 在發燒前,食慾及活動力如何?大部分孩子在發燒時活力都較差,醫師需要照顧者提供觀察到的情況。
  • 之前就診服藥狀況,以及是否使用抗生素?最好能把藥單或藥物帶來。
  • 家裡同住的人、同學、其他接觸者,有無身體不適?
  • 有沒有先天或慢性疾病?有無早產?
  • 最近有無出國,或到山區、離島?

希望這些資訊可以幫家長未雨綢繆,或者在就醫等候時或路途中能先整理一下思緒。太小的孩子不會表達,需要依賴觀察、身體檢查,甚至是抽血或影像等檢查來幫助釐清病情。

註: 年齡很重要!只是目前就醫時,醫師都會先看到年齡了。

2018年1月19日

, ,

公費三價流感疫苗可能改為四價疫苗

三價流感疫苗針對兩種A型一種B型提供保護,四價流感疫苗又多了對一種B型流感保護。目前政府有規劃要將現在的公費流感疫苗從以往的三價改為四價。但支出會增加一倍以上,同樣多的預算是針對高危險的族群提供較廣泛的保護,還是對更多的人提供保護,很難有正確答案。
流感潛伏期短,傳染力高,症狀又強烈,建議在家休息一星期,避免傳播。年齡小的、年紀大的,免疫力及身體差的更要小心重症。學生擔心課業落後,上班族則煩惱有工作要忙,卻不得不休息,每年接種流感疫苗是防範的最佳方法。

2018年1月18日

, ,

接種四價流感疫苗要等到三歲嗎?

目前台灣政府提供的公費流感疫苗是三價,六個月以上便可接種。目前的四價流感疫苗,可供選擇自費接種,依據目前仿單只適用在三歲以上兒童,四價流感疫苗的好處是多涵蓋了一種B型流感的保護。
而最近美國 FDA (食品及藥物管理局)核准了FLUARIX® 四價流感疫苗(伏適流)也可用在六個月以上兒童,不必等到三歲。 
台灣也有這支四價流感疫苗,但目前台灣政府還未核可FLUARIX®用在六個月以上到三歲的適應症,或許不久的將來也會核准。

更新:
台灣仿單已修正可用在六個月以上兒童
http://tw.gsk.com/media/797307/fluarix-tetra.pdf

2018年1月17日

全身性過敏 腎上腺素注射器可保命 (原文刊載於自由時報)

原文刊載於自由時報,全文請見以下網址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164950

圖‧文/吳書睿
◎案例1:一名15歲少年運動後出現嘴唇腫、喉頭緊、呼吸困難、頭暈、全身蕁麻疹,被友人緊急送到急診室時,血壓偏低呈現休克狀態,被診斷是全身過敏性反應,所幸經過緊急處置後,血壓和意識改善,保住一命。經過討論,男孩的家長帶了筆形腎上腺素注射器回家,以備不時之需。
◎案例2:一歲男童剛吃完晚餐,因為哭鬧不安,眼瞼、嘴唇水腫,被父母帶來急診,經診斷為血管性水腫後,給予藥物治療,數十分鐘後出現了蕁麻疹,但血管性水腫已經早一步控制,並未發展成休克。
全身過敏性反應(anaphylaxis)常伴隨蕁麻疹、血管性水腫,甚至合併休克。
蕁麻疹表現為全身遍布的癢疹,血管性水腫則可能出現嘴唇腫、眼瞼腫、喉頭緊,甚至呼吸困難,當影響到血壓的時候,就可能昏迷而致命。
全身過敏性反應的患者中,常見原因包含:蚊蟲叮咬、食物、藥物、自體免疫疾病、物理性的刺激、遺傳疾病等,但仍有4成找不到明確的原因。
全身過敏性反應的治療以腎上腺素,搭配抗組織胺、類固醇等藥物為主。出現休克的嚴重患者,需要急性處置,可能包含大量點滴、升壓劑、吸入性氣管擴張劑,甚至氣管插管等。
全身過敏性反應不分年齡都可能發生,若是幼童出現類似症狀,爸媽千萬別輕忽,一定要趕快就醫,並在醫師協助下釐清可能引發的原因,以避免再次發作。
另外,建議曾經嚴重發作患者,隨身攜帶筆形的腎上腺素注射器,發作時可自行或由旁人協助注射,並且在身上攜帶卡片註記或手機註記自身狀況,以利醫療人員早一步處理。
(作者為高雄榮民總醫院一般兒科及兒童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