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3日

寶寶為何哭不停,讓爸媽傷透腦筋的「腸絞痛」

一個月大的寶寶,被手足無措的父母帶來醫院,因為不知道為何寶寶一直哭鬧不停,安撫了好久。
也曾有媽媽叫了救護車,帶著哭鬧的寶寶來到急診。媽媽含著淚訴說,寶寶每天哭到脹紅,都要安撫好久,但不久後,寶寶不哭了,甚至還會笑,奶也喝得很好,經由醫師評估後,順利回家。



2018年5月22日

引起喉嚨痛、猩紅熱且需要抗生素治療的 A族鏈球菌

一位10歲的女生來診,媽媽說他開始出現發燒、喉嚨痛、全身紅疹,一檢查喉嚨,看到有化膿性扁桃腺炎,對診斷的方向就有了底。

猩紅熱 (Scarlet fever) ,是由一群A族鏈球菌所引起,主要是 Streptococcus pyogenes ,引起的症狀包括喉嚨痛、發燒等,也可能引起後續免疫反應,需要使用抗生素完整的治療

好發年紀

較常見在5歲到15歲的兒童,3歲以下少見。

臨床表現

主要以喉嚨痛發燒為主。身體檢查可看到咽喉及扁桃腺發炎,上面有時可見典型的化膿表現(白色或帶點黃色在咽喉上,見圖)。猩紅熱主要是因為細菌產生的毒素所引起。
某些病毒也可能引起類似咽喉扁桃腺化膿表現,實際表現稍有不同。
圖一 扁桃腺上可見化膿表現


如果引起猩紅熱,常見表現為
  • 全身紅疹,可從軀幹到四肢,某些人會癢。
  • 全身紅疹,但嘴巴周圍可能相對較白 (Circumoral pallor)。
  • 皮膚摸起來會有一粒粒沙沙的表現。
  • 在身體縐折處,如手肘內側、膕窩、腋下等,可能出現紅色線條,醫學上稱為 Pastia’s lines。
  • 舌頭表面可能出現明顯的一粒粒小突起,稱為草莓舌。

圖二 全身紅疹,但嘴巴周圍可能相對較白 (Circumoral pallor)

圖三 皮膚摸起來會有一粒粒沙沙的表現
圖四 腋下可見紅色線條 Pastia’s lines。

傳播途徑

人與人間傳播,可能經由唾液、鼻子分泌物傳播。

潛伏期

約2到5天。

如何診斷?

通常醫師以臨床表現診斷,有的地方可以做快篩檢查或細菌培養。
圖五 快速篩檢呈現陽性

如何治療?

一般常用的抗生素效果就很好,如 Amoxicillin,但需要10天左右的療程
通常用藥後一兩天,症狀會開始明顯改善,但仍建議要完成療程。

相關併發症

併發症相當少見,以前較多引起風濕熱及風溼性心臟病,但現在醫學發達方便,好好根據醫師指示用藥,已經減少。

此外可能出現感染後的腎炎(鏈球菌感染後腎絲球腎炎, Poststreptoccal glomerulonephritis, PSGN),部分會引起神經精神疾病,如 鏈球菌感染相關的兒童自體免疫神經精神異常 (Pediatric Autoimmune Neuropsychiatric Disorder Associated with Streptococcal Infection, PANDAS)

浮水印有圖片 DermNet圖片,取自 DermNet,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NoDerivs 3.0 (New Zealand) at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nd/3.0/nz/legalcode.

2018年5月14日

, ,

咳嗽聲粗、聲音沙啞? 好發於年幼兒童的「哮吼」

哮吼(哮ㄒㄧㄠ)」好發於6個月到6歲的年幼兒童,典型的三大症狀是:

  • 咳嗽像狗吠聲(Barking cough),也有說法像海豹(Seal)的聲音
  • 聲音沙啞(Hoarseness)
  • 吸氣喘鳴(Inspiratory stridor)

哮吼伴隨的症狀以,咳嗽、流鼻水、發燒等為主,雖然典型症狀是上呼吸道為主,但也可侵犯下呼吸道,聽診也常同時有上下呼吸道的表現。
症狀表現可以由輕到重,嚴重的兒童需要住院治療。

哮吼的原因

常見由病毒感染引起,最常見的是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但如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腸病毒、冠狀病毒等諸多病毒都可引起。

這些病毒主要影響上呼吸道,造成腫脹,引起呼吸道狹窄,造成呼吸困難

哮吼還須跟致死率高的疾病做區分,例如會厭炎,因為疫苗普及,台灣已經不多見了,但仍要小心。

X光檢查

需要時可做X光檢查,典型可見尖塔形表現(Steeple sign),為明顯的上呼吸道狹窄。(如圖片箭頭所示,上呼吸道局部狹窄)



但因為角度照片子的時機問題,完全沒有哮吼症狀的兒童,有時候也可見「偽尖塔形表現」(Pseudo-steeple sign)。

X光檢查也並非診斷哮吼的必要檢查。但可幫助診斷哮吼的併發症,如肺炎,或者甚至鑑別是否因異物進入呼吸道造成類似哮吼的症狀。

哮吼的治療

哮吼和大多數病毒感染相同,以症狀治療為主

有研究顯示使用類固醇可以改善症狀,減少住院,常用的類固醇如Dexamethasone。
大多數研究使用每公斤0.6毫克的劑量(0.6 mg/kg),以口服肌肉注射單次給予,只要給一次藥物
也有部分的研究給予每公斤0.15毫克的劑量(0.15 mg/kg)。

家長或許會有疑問,醫師為何動不動要給類固醇
但這是國內外諸多研究所得到的結果,類固醇可以幫助減輕症狀,減少住院

此外也可考慮再給予吸入的腎上腺素(Epinephrine)。
也有部分研究給予吸入型的類固醇,如Budesonide。